找到相关内容99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成唯识论概观

    非色四蕴,色是相身,名色包括了前七转识和相身,经云:识与名色更互相依。假如没有阿赖耶识,此识又指什么呢?   (8)四食证:四种:   一、段,二、触食,三、思食,四、识食。此中识食是有情...  《成唯识论》十卷 护法等菩萨造,玄奘译,是唯识宗核心典藉。   一、作者   《成唯识论》是《唯识三十论》的集注。《三十论》世亲菩萨撰。世亲是无著的胞弟,唯识学的集大成者,原在部出家,不久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641942.html
  • 摄大乘论发微

    :经云:“一切有情皆依食住”。关于四种:谓段、触食、思食、识食。此中识食,即有情一期根身的维持者,而能够维持根身的只有阿赖耶识。因此,如果不承认阿赖耶识,有情的识食不能成立。   6、死时证:...婆罗门家庭。兄弟三人(无著、世亲、狮子觉),无著为长子。据《无著传》记载:无著兄弟都依部出家;但《大唐西域记》第五卷,《慈恩传》卷三却说:无著从化地部出家,世亲从部出家。依无著后来的思相去看,后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841945.html
  • 达摩大师《四行观·破相论·悟性论·血脉论·无心论·息诤论·安心法门》

    散乱。持者护也,所谓于诸戒行,如法护持。必须外禁六情,内制三毒,勤觉察、净身心。了如是义,名为持斋。  又持斋者,五种:  一者法喜食,所谓依持正法,欢喜奉行。  二者禅悦食,所谓内外澄寂,身心悦乐。  三者念食,所谓常念诸佛,心口相应。  四者愿食,所谓行住坐卧,常求善愿。  五者解脱,所谓心常清净,不染俗尘。  此五种食,名为斋食。  若复有人,不如是五种净食,自言持斋,无是处。唯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042173.html
  • 沖邈上人翠微山居詩研究

    數樹松花餘,卻被世人知去處,更移 茅舍作深居。 第一句談衣,第二句談食,第三四句談住行,把衣食住 行都說到了最簡樸最原始的生活。只要一池荷葉,一生...松」字最多,「閒來石上臥長松」、「世人若問枯 松樹」、「數樹松花餘」、「不見松蘿巖下僧」、「為 憶松蘿對月宮」、「近對青松遠對山」、「手把松枝叩月明 」、...

    黃永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4643726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发微

    依。假如不承认阿赖耶识,这识又指的是什么呢?   5、四食证:经云:“一切有情皆依食住”。关于四种:谓段、触食、思食、识食。此中识食,即有情一期根身的维持者,而能够...婆罗门家庭。兄弟三人(无著、世亲、狮子觉),无著为长子。据《无著传》记载:无著兄弟都依部出家;但《大唐西域记》第五卷,《慈恩传》卷三却说:无著从化地部出家,世亲从部出家。依无著后来的思相去看,后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3543922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2)

    色缘识,展转相依。名谓非色四蕴,色谓羯逻蓝等。前六识即摄在名中,不能更与名色为缘,故应别立第八。  【八、依识食。】一切有情皆依食住。是合义,为生顺缘,与生合故。此四种,欲界香、味、触三变坏时,能长养造色,是为段(欲界身需段食乃自然之理,若行少欲,固不可非,然至违反生理时则不可许)。欲、色界六识相应之触与思,皆资益于身之义,谓为触食、思食。又相续执持之三界漏识,能使诸根得受触思资长,是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944210.html
  • 刘贵杰:僧肇思想之基础(2)

    涅槃法也。涅槃无生死寒暑饥渴之患,其道平等,岂容分别”[149]。  四种:一为揣食,如和合相即揣食;二为愿食,如见沙囊命不绝,是乃愿食;三为业食,如地狱不而活,   p. 348  由其罪业而...而未尝受也”[150]。  不接受他人之供,即为涅槃之法,若为获得涅槃之境而乞食,则应无心而乞,无心而受,不可执著心,更不可分别心,如此终日受食而无受食之可言。  “空聚,亦涅槃相也,凡入聚落,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544308.html
  • 月称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之研究

    何可能呢?故阿赖耶识必须存在。(注35) (6)识食证:佛经云:‘一切有情皆食住’。关于四种: 段、触食、思食、识食。此中识食,即有情一期根身的 维持者,而...形成的,它是瑜伽行者综合融会著部派佛教的“细意识说”以及“种子说”两大理论所形成的新思想。因此,在本文,我们将先探讨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形成过程,然后,再探讨《摄大乘论》对于阿赖耶识的“自相”的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245692.html
  • 达摩的主要著述

    勤觉察、净身心。了如是义,名为持斋。又持斋者,五种:一者法喜食,所谓依持正法,欢喜奉行。二者禅悦食,所谓内外澄寂,身心悦乐。三者念食,所谓常念诸佛,心口相应。四者愿食,所谓行住坐卧,常求善愿。五者解脱,所谓心常清净,不染俗尘。此五种食,名为斋食。若复有人,不如是五种净食,自言持斋,无是处。唯断于无明之。若辄触者,名为破斋。若破,云何获福?世迷人,不悟斯理,身心放逸,诸恶皆为;贪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1045755.html
  • “一苇渡江”与“吃肉边菜”-- 两个著名禅宗故事的历史探究

    )国界,(屈支)王请过宫,备陈供养,而三净。(玄奘)法师不受,王深怪之,法师报以此惭(渐?)教所开,而玄奘所学者大乘(佛法),不尔也。受余别。(页226下)  唐义净三藏(635~713)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(《大正藏》编号2066)卷上〈质多跋摩传〉略云: 复一人,与北道使相逐至缚渴罗国,于新寺小乘师处出家,名质多跋摩。后将受具而不三净(肉),其师曰:如来大师亲开五正,既其无罪,尔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445807.html